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(WAIC 2024)在上海召开。本届大会由外交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教育部、科技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网信办、中国科学院、中国科协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,围绕“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”主题,世界顶级科学家以及企业家、投资人等将齐聚上海,共商AI领域前沿技术、产业动向、向善治理。
走好AI产业发展道路,深入推进端云算力协同
相比去年由生成式人工智能(AIGC)崛起引发的大模型“竞技热”,本届大会则成为了AIGC落地应用的“检验场”。那么,随着AI等多元算力需求的飞速增长,中国的AI道路应该要怎么走?
会上,华为常务董事、华为云CEO张平安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全新CloudMatrix架构。华为云正以“一切可池化”“一切皆对等”“一切可组合”的创新设计,从算力规模、扩展模式和使用模式上,匹配超大规模算力诉求,深入推进端侧算力上云、端云算力协同,进一步释放对端侧算力和功耗压力,与产业界合作伙伴共同开启更多创新应用。走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道路。
张平安表示,在算力的基础设施上,我们需要通过云网端芯,在架构上的协同创新,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AI算力基础。在场景应用方面,我们要敢于并且快速开放行业场景,让AI在行业应用上快速领先。为此,华为云不断创新云基础设施,并将端侧算力需求释放到云侧,利用云的大算力,让AI发挥价值。
在应用方面,智能时代的联网终端正在加速向智能设备阶段迈进,对端侧的AI算力需求也越来越大。据张平安介绍,目前华为云已经先后在云办公、云设计、云拍照、云手机、云游戏等方面进行端云协同创新,将端侧的AI算力需求通过光纤和无线网络释放到云上,既保持了丰富的功能,又降低了功耗以及对芯片的依赖,充分释放AI价值。
做好人工智能“发电机” 以云化算力为产业输送不竭算力
算力是人工智能的“发电机”,两年多来,随着我国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落地,“东数西算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。其中,近期落成开服的华为云华东(芜湖)数据中心就是长三角枢纽两大集群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作为华东区域算力高地,芜湖数据中心的开服不仅意味着华为云完成了算力铁三角的打造,还基于先进技术构建出“AI算力一张网”,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云化算力之路。建设过程中,芜湖数据中心持续创新,在架构设计、绿色低碳、产品化标准化交付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。数据显示,数据中心对昇腾集群从CPU、NPU、存储、网络等做了端到端的优化,千亿参数模型训练,“云上可以做到40天无中断,平均故障恢复时间,可以做到小于10分钟”。
绿色低碳方面,芜湖数据中心直通风、液冷和云软件可以实时智能调节,创新技术使华东区域液冷机房年均PUE 1.1,目前业内PUE一般为1.25,远高行业水平,为华东区效能最优,每100万台服务器每年可以节省约10亿度。
解难题、做难事,大模型赋能千行万业
目前,我国AI产业前景广阔,未来有望在ToB领域构筑全球范围内的领先优势。聚焦大模型行业,华为云一直都在坚持“解难题,做难事”,加速千行万业智能化升级。
据悉,在今年6月底举办的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上,华为云盘古大模型5.0正式发布,并围绕“全系列、多模态、强思维”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新升级。目前,盘古大模型已在自动驾驶、工业设计、建筑设计、具身智能、媒体生产和应用、高铁、钢铁、气象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创新应用和落地实践,持续深入行业解难题。
入围本次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权威性奖项——“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”(SAIL奖)Top30的宝山钢铁(以下简称“宝钢”)AI应用解决方案,就是盘古大模型5.0深度赋能行业智能化升级的代表。面对热轧生产中复杂多变的工艺流程与参数调整,盘古大模型通过精准预测、智能调优,不仅将宝钢热轧钢板的成材率提升了0.5%,更将调整生产参数的时间从过去的一周以上缩短至3-4小时,年收益因此增加了9000余万元,为宝钢在全球钢铁行业的竞争中赢得先机。
此外,华为云还和北京铁道所携手,基于盘古铁路大模型打造“高铁巡检机器人”。该项目使用了国内首创的“二维图片+三维点云+激光光谱”等多模态融合诊断技术,故障识别准确率可提升到98%以上,能精准识别超限、异物等各种复杂故障,有效保障铁道交通运输安全。
正如本次大会上众多嘉宾们所言,AI已成破竹之势,未来将让每个人的生产效率提升10倍,让全球GDP也增加10倍,让人类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。在此过程中,华为云也将继续创新技术产品,与众多客户、伙伴一起,在各行各业开展AI的创新应用实践,持续深入行业解难题、做难事,重塑千行万业。